s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风采
【最美合肥法院人】周文生:抱朴守正 公正司法
  发布时间:2022-06-09 17:41:00 打印 字号: | |

“公正、廉洁、为民”,这是人民法庭庭训,也是他的座右铭。扎根基层法庭十余载,他把坚定的信仰、崇高的使命,同满腔的热血、无限的真诚一起织进斑斓的司法图景里,那细密的针脚,正是他漫长岁月里对公平正义忠诚的守护。这就是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周文生。

爱岗敬业,认真负责

多年来始终奋战在基层第一线,周文生以过硬的业务能力、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、不知疲倦的勤奋精神,扎扎实实为群众处理纠纷、排忧解困。同事们都笑称他是“一块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的金子”,他自己打趣说“哪儿是什么发光的金子,不过是块又臭又硬的石头罢了”。

凡是他办过的案件,当事人、律师都知道,周法官绝不办金钱案、关系案、人情案。他为人原则性极强,很多当事人为表达谢意,想向他赠送锦旗,都被他婉言谢绝。因为在他心里,依法公正廉洁办案是一名法官必须坚守的底线,哪怕是一面锦旗也可能触碰这个底线,可不就是一块“石头”么?

在滨湖法庭工作期间,随着滨湖新区日益发展,新类型的案件纠纷层出不断,案件量不断攀升。他不计得失、不挑轻重,办理的案件在全庭向来数量最多、难度最大。20156月,他的女儿出生了,考虑到工作和家庭的实际情况,在征询妻子和母亲的意见后,他把妻子和孩子送回庐江县农村老家交由老母亲照顾,自己仍然奋战在审判第一线。连续五个多月的时间里,他几乎以法庭为家,常常在办公室制作裁判文书到深夜,困了就直接倒在办公室的沙发上,有时实在思念老家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,他就驱车赶回庐江,看一眼家人,第二天清晨又起早赶回法庭,数月如一日。好几次在高速公路上,他眼皮都在打架,在服务区休息一会儿才敢继续走。有人问他这么累,是怎么坚持下来的?他说“身体虽然感觉到疲惫,但是能在法官的岗位上,把公正司法内化于心、外践于行,我感到很满足,这种满足感支撑着我,坚持走下去……”

尚法求真,勇于创新

从参加工作开始,周文生始终不放松学习。他深知作为一名法官,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和不断演进的法律规定,只有不断学习研究,才能积累丰厚的法学理论知识和办案经验,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办案能力。

201912月,滨湖法庭转变为办理金融案件为主,兼办校园侵权和旅游合同案件的特色法庭。他主动深化金融专业法律知识学习,结合金融案件审判特点,提出集约化推进送达、调解、保全等诉讼程序,提供“一站式”诉讼服务,切实解决金融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送达难、调解率低、实际效果差等问题。20213月,他带领书记员和法警等三人远赴千里之外的成都市,对一家金融企业起诉的十余件案件进行集约化办理,利用五天时间,以成都市为中心,行遍德阳市、绵阳市、广安市、资阳市等,行程约2000公里,共计直接送达案件6件,现场协调、调解案件3件,现场支付拖欠款项案件3件,交付、扣押车辆3辆,取得了良好的案件处理效果,切实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。

20202021年,他共计办理金融纠纷案件3482件。2022年初,他执笔《包河法院金融审判白皮书》,对近几年包河法院金融案件审理情况进行了梳理,提炼出金融纠纷的特点和原因,并提出完善金融案件综合治理的路径和建议,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。

20224月,根据院党组的统筹安排,他从工作十多年的派出法庭审判岗位调整至执行局从事执行工作。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和环境,千头万绪,他没有一句怨言,而是迅速调整状态,从最基本的执行规范和具体执行行为学起、做起,一点一滴不断积累,从零出发,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摸索,快速成长为普执团队的办案主力,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新收普执案件已达到183件。

廉洁自律,丹心为民

以公正为主线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周文生办案的指导思想。面对如潮水般不断涌来的案件,他总是加班加点,利用休息时间认真阅卷,了解当事人的诉请和争议焦点,做到心中有数,有的放矢。

2015年至2016年,滨湖新区房价暴涨,引发了大量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类案件,他对该类型案件进行总结分析,区分普通商品房、集资房、拆迁安置房、存量房等类型,形成十几种判例类型,方便同类案件事实的查明和处理。他积极探索创新要素式审判模式,制作要素表和要素式裁判文书,依法高效处理大量金融类案件,强化庭审质量,尽力查明案件事实,做好案件释法析理工作,真正做到胜败皆服。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、侵权责任纠纷等类型案件,他通过现场勘验、鉴定评估、调取相关单位卷宗材料等方式收集证据,还原案件事实,并通过多次庭审进一步固定证据及案件事实,做到程序和实体公正并重。尤其对于很多没有委托律师的当事人,他都当庭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告知相关法律规定,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。很多当事人开完庭后都感叹“周法官的庭审简直就是一堂鲜活的法律课!”他笑着说“很多老百姓以为法律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,实际上,老百姓讲的、信的正是一个‘理’字,法律当中包含的正是做人做事的‘道理’,我希望你们不仅仅是通过一起案件的审理来学习一些法律知识,更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够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。”也有人问他,“你开庭时花这么多力气去普法,不累吗?”他解释说,“说实话,的确花了很多精力,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庭审做好普法工作,把法律规定明明白白告诉老百姓,把道理解释清楚,远比只在判决后再去给当事人作答疑工作效果要好得多。”

周文生还十分重视调解工作,针对不同案件特点、不同身份当事人晓之以法,明之以理,动之以情,疏解当事人的情绪,缓和当事人的矛盾。许多剑拔弩张的当事人,经他调解疏导,握手言和。有人劝他不必事事精益求精,他却说,“既然在这个岗位上,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,做一个有良知、有担当的法官。”如今他从事执行工作,依然坚守初心,忠诚干净担当,始终做到公正廉洁为民。

谦逊低调,默默无闻

周文生常说,作为一名法官,我们的一言一行,都诠释着这个时代的法治精神,我们是法治时代的引领者、法治的守护人,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守护和践行法治。在生活中,他坚持正直、谦虚、朴实的生活作风,摆正自己的位置,尊重领导,团结同志,平等相处,以诚待人。

2020年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抗洪防汛任务,他主动请战,挺身而出,毅然投身于疫情防控和抢险救灾中,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

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始终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去做好每项工作;作为一名人民法官,他恪守法官职业道德,力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。他每天总是来得很早,走得很晚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;他是一个平凡的法官,他又是如此不平凡,他无怨无悔的燃烧着自己的青春,用对公平正义的执着,扛起心中永恒的天平。为中国的法治事业贡献全部的青春和力量。


 
来源:包河法院
责任编辑:正言